《中国音乐作品赏析》特色项目工作室在社区大学的各位领导和老师的支持、关怀和指导下,2016年度的工作开展顺利,取得了一些成效。下面从团队建设、工作开展、存在不足等方面作如下总结。
一、团队建设
本工作室成员5人。工作目标明确,确立了工作室成员培养要求、目标和培训措施。工作室制度齐备。
1、本工作室成员主要包括副教授一名,讲师4名。其中研究生学历一名,本科学历4名,硕士学位2名。年龄在30至50岁之间。
姓名 | 学历 | 学位 | 职称 |
白艳群 | 本科 | 硕士 | 副教授 |
任雯 | 本科 | 学士 | 讲师 |
严舒翎 | 本科 | 学士 | 讲师 |
陈科 | 研究生 | 硕士 | 讲师 |
唐欣欣 | 本科 | 学士 | 讲师 |
2、本工作室总目标明确,阶段性目标清晰。
总目标
工作室将围绕常州开放大学名师工作室的总体目标,遵循优秀教师的成长规律,通过学年工作计划的实施,有效地推动名师工作室成员的专业成长,力争形成在常州市内有较大影响的、具有引领和辐射作用的音乐艺术传播的骨干教师群体。
阶段性目标
具体目标 | 业务学习 | 教学提高 | 专业提升 |
每学期 | 读教育理论或有关教育教学方面的书1本 | 规范教案4份 | 听名师或特级教师2节课 |
每学期 | 文艺类的书1本 | 教学反思4份 | 选题上研究课4节 |
每学期 | 读书心得1-2篇 | 课件4个 | 工作室固定活动4次 |
每学期 | 随笔、杂感或文学作品4篇 | 教学资源不定 |
|
3、注重师资方面的培养,制定了工作室成员培养要求、目标和培养措施。
(1)对工作室成员的基本要求
①在所属市、区本学科领域具有一定知名度的市级及其以上中青年骨干教师。
②具备良好的师德师风及较强的团队合作精神。
③具有较强的教学和科研工作能力,能够承担相应的职责任务。
④热心青年教师培养工作,有培训、指导教师的能力。
⑤掌握现代教育技术,能够进行网络交流。
(2)工作室成员专业成长和专业发展的目标
①按照专家型、科研型教师所必备的综合素质结构要求,积极组织开展学习、研讨活动,在研究中学习,在学习中提高,不断提升自己的教育教学能力及研究能力,在学科上形成自己鲜明的教育风格和教育艺术。
②发扬敬业爱岗、无私奉献、勇于创新的精神,在教育教学实践中不断更新观念、丰富经验,把先进的教育理念与我市社区教育教学实践紧密结合起来,研究教育改革和发展的热点、难点问题,发挥思想库、智力库和智囊团的作用,为提高我市的社区教育教学质量献计献策。
③工作室成员工作期限为三年。三年后经考核验收,工作室成员承担具体的培训目标、培训内容、培训形式、研究专题、培训考核等,共同承担工作室科研课题专题,并每个阶段完成相应成果,并于三年内公开发表专题论文1篇。
(3)主要培训措施
①强化传帮带指导方式。
②加强教研训一体化培养途径。
③提供工作室成员展示平台。
④提高工作室成员的指导能力。
⑤建立和完善名师工作室网站。
⑥加强工作室成员的自我研修。
4、制定了工作室职责和会议制度
工作室职责
导师职责
(1)制订《市社区教育名师工作室方案》和年度工作室计划。
(2)确定教育教学专题研究内容,指导成员完成教科研小课题。
(3)有效开展教育教学专题研训,优化教、研、训过程。
(4)制订工作室考核方案,每学年对成员的专业化发展作出评价考核。
(5)建立"市社区教育名师工作室"网络,使之运行良好。
(6)建立和健全工作室各项制度,做好资料归档工作及成员个人成长档案。
成员职责
(1)制订个人三年发展规划,配合导师共同制订具体培养计划。
(2)完成工作室布置的各项教研训任务,并对开展的活动提出合理化建议。
(3)深入教育教学实践研究,认真完成教科研小课题。
(4)发挥成员示范、引领作用,对社区大学教育教学进行专题指导。
(5)积极参与"市社区教育名师工作室"网络交流。
工作室制度
会议制度
(1)每学期召开一次工作室计划会议,确定工作室成员阶段工作目标。
(2)每学期召开一次工作室总结会议,总结成功经验,探讨存在的问题,采取新的措施。
(3)每学期安排一次以上阶段性工作汇报会议,督促检查实施情况,解决实施过程中的疑难问题。
工作制度
(1)导师与成员之间要明确规定双方在研训三年期间的职责、权利及评价办法。
(2)导师为成员制定具体发展计划,落实教研训过程。
(3)成员必须参加工作室布置的教研训工作,完成学习、研究任务,并有相应的成果体现。
考核制度
(1)成员的考核由导师及相关领导负责,主要从思想品德、理论提高、教育教学能力、研究能力等方面考察是否达到培养目标。
(2)每年对工作室成员进行考核,考核不合格者则调整出工作室,并同时按有关程序和条件吸收新成员进工作室。
档案管理制度
(1)形成教研训资料,并有导师负责积累和收集。
(2)教研训过程形成的资料应及时归档、存档。
(3)重点做好成员个人成长档案。
经费保障制度
市常州大学下拨名师工作室三年经费3万元,专款专用,并由市常州大学监督管理。以后再根据名师工作室的绩效考核情况进行增补调整。
二、工作开展
经过近二年的工作开展,已经初步积累了一些经验。
课程开发有5项。
课程名称 | 教师 |
中国民族音乐作品赏析 | 白艳群 |
中国民族器乐音乐作品赏析 | 任雯 |
走进舞蹈,感受艺术 | 严舒翎 |
中国钢琴音乐作品赏析 | 陈科 |
歌唱与养生讲座 | 唐欣欣 |
送教进社区成果显效。
姓名 | 送教进社区讲座次数 |
白艳群 | 8次 |
任雯 | 7次 |
严舒翎 | 7次 |
陈科 | 4次 |
唐欣欣 | 5次 |
3、宣传工作及时跟进。
截止目前,本工作室成员举办的各种讲座报道不少于14篇。
开展讲座活动地点 | 报道篇数 |
梧桐苑社区 | 1 |
百草园社区 | 1 |
新北区老年大学 | 3 |
城建校 | 2 |
荷花池社区 | 1 |
参与扬州大学张美林教授赴常工院音乐讲座 | 1 |
白云社区 | 2 |
清潭一社区 | 1 |
陈渡新苑 | 1 |
梧桐苑社区 | 1 |
庆丰社区 | 1 |
积极参与社区大学组织的各项活动,如微课评比、微视频评比等活动。
本工作室成员目前参与的课题有5个,其中包括校级课题3个,市级课题2个。
工作室网站建设已有雏形。
三、存在不足
1、要进一步扩大宣传影响力度。
2、进一步加大课程开发力度。
3、进一步完善工作室制度。